>首页>资讯
  • 资讯
      • 张海:力耕不辍 行稳致远

        分享到:
        作者:李亦奕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4-21 09:42:01

          ▲论书诗(篆书) 2022年 张海

          近日,“行稳致远”张海八十以后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家张海八十岁以后创作的120余件(组)作品,虽然时间跨度不大,但展览五体皆备、立意多样,无不体现出书家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和游刃有余的创作状态。在书法创作道路上,张海在“一笔草”“魏碑楷”“写意篆”等方面积极探索,其独创的“破锋行草书”在展览中单独展出,锋破神聚、中侧互用,虚实相生、笔影随形,彰显出与时俱进的文人气魄。

          本次展览分为“八十不倦”“三十而立”“与时偕进”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八十不倦”综合展出张海新近创作的楷书、隶书、篆书、行草书,展品多为八尺、六尺,以大字为主,中堂、条幅、屏条、斗方俱备,新作丰富多彩而又精深入理——“八十不倦”是张海超然书外的一种心境,亦是他能释然物外的一种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三十而立”是指张海自从事专业书法组织和创作开始,至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中,其小字行草书获“全国奖”大致经历30年;自获奖后至今也有30余年——先后30年,是之谓“立”。“三十而立”部分集中展出小字行草书,包括各种形式的扇面、册页、手卷等,以唐诗二首、《历代经典碑帖百种题识·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的小字行草,提按使转,浑然天成,轻重映带,婉转自然,是作者诸体书法中用功最勤的书体,精巧可人,别有一种隽永含蓄的神韵。

          第三部分“与时偕进”集中展出张海以“破锋”为主要特征的行草书法。展厅中,以《宋词四首》和《张先诗词两首》为代表的破锋行草书,以长锋作草书,辅以燥润浓淡相间的用墨,使转之间,千奇百怪奔赴毫巅,变化无常,不可方物,其中破锋尤为奇妙。在自然书写中,通过轻重提按和因势利导的笔锋运用,驾驭了破锋散笔艺术表现力,因线条分散形成的空间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构成之美。而由破锋行草书所展现的实践魅力,让观者能够直接获得由与时俱进、深入探究所带来的真切感受。

          三个主题含义深刻,主旨鲜明,以醒目的“八十”“三十”年龄数字,昭示了作者以“一厘米马拉松”的坚韧,自始至终毫不懈怠,在书法艺术上砥砺前行、行稳致远的艰辛历程。三部分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有总有分,整体统一而又突出特色,是个人书法展览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1995年,沈鹏先生曾为张海作品集写过一篇序言,题目是《创造力的实现》。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如若用“创造力的实现”审视张海的书风,其特点有三:一是以汉隶为根据,以破体为路径,融篆书、楷书、行草笔意为一体端庄大方的张氏“草隶”;二是以魏晋为高标,用笔刚健,结体简练,强调自然书写,格调清新,妙趣横生,别有一番情致的小字行草;三是锋破神聚,中侧互用,虚实相生,笔影随形,具有探索性的破锋行草书。“不妨引用张海先生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时的颁奖词:书法五体皆工,入古而不为古法所泥,锤炼出新。他的草隶、行草书,删繁就简,形简意丰,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吴为山说。

          除了书法创作,张海在书法组织、书法高等教育诸多方面都有着为人广泛称道的艺术成就,他针对书法现状,立足书法发展路向,敏锐抓住书法“尚技”、代表作、评论、时代风格、打造时代经典等业界与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研精覃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拿出可行性方案。近年来,张海推动创立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亲力亲为,参与学院基础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率先发起书法学科升级倡议并付诸行动,促成《大学书法》创刊发行,为推动美术与书法学科建设和高等艺术人才培养,可谓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张海与中国美术馆也颇有渊源。从组织群展到举办个展,他书法生涯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都曾在中国美术馆亮相。他亦受邀担任中国美术馆展览收藏评审委员会顾问,对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向中国美术馆捐赠40余件代表作、力作,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收藏序列。此次展览即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张海曾用“如影随形的书法践行者、资深的书法组织工作者、年轻的高等书法教育者”三种角色概括自己的书法人生,也道出了他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厚重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积淀,其间所蕴含的创变之道、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早已默无声息地内化为他的生命过程。

          以自成一家的书风、书论顺应时代之势,回应时代之变,响应时代之唤,用拳拳赤子之心构筑起新时代书家的精神家园。张海说:“我这一生是以书法为生,以书法为命。书法实际上虽然是一种兴趣,但是兴趣成为我前行的一种不竭动力。在向高峰攀登的路上,我觉得行稳致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是峰高无坦途。实际上,八十岁以后虽然是磕磕绊绊,我觉得还是要继续向前走。”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