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李瑞年:不该被遗忘的美育家

        分享到:
        作者:高素娜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1-28 09:13:21

          小路(油画) 26.5×33.5厘米 1944年 李瑞年

          “作为20世纪中国本土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和很多同代的画家一样,似乎正在被历史的浮尘渐渐遮掩。甚至在中国百年油画史的文本书写中,他的名字也常被一笔带过,淹没于令人趋之若鹜的对‘主流’大家的聚焦视野之中。有多少人知晓,在中国油画的早期发展史上,这位以风景油画和素描见长、曾被徐悲鸿称为‘中国油画风景第一’的大家,对于那个时代中国油画与美术教育的影响,在今日是被远远低估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说。

          李瑞年是我国早期留学学习美术的重要人物,徐悲鸿曾评价:“李瑞年教授留比、法多年,浸润其艺术作品,好为沉深雅逸之音。”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瑞年因其卓著的风景画在当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此后对李瑞年的生平及艺术研究逐渐减少,使其成为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中几乎被遗忘的角色。日前,由于洋策展的“至诚无息——李瑞年与美术教育”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李瑞年的作品、语录、文献等资料,从其成长环境、学习背景、交友与爱好、教学主张与方法等方面切入,立体地呈现了李瑞年其人、其学、其艺,尤其侧重展现了他的美术教育思想。

          李瑞年一生探索油画,主要聚焦于风景题材。与李瑞年同代及其学生辈的画家在谈到他作品风格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自然主义”一词,而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初也曾称赞李瑞年的风景作品“质朴隽永,手法严谨,是极为可喜的自然主义,是抒情诗”。

          天真简约,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李瑞年作品留给观者的深刻印象。在艺术创作中,李瑞年善于从别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日常景物中去寻求更深的意境。油画家艾中信曾赞其艺术:“他的画,文质相称,道其中庸,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的作品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平易的,你如果漫不经心地走过,它决不先和你打招呼,但如你对它注意上几分钟,你将感受到它潜藏着的吸引力,是那样的持久而无穷,不绝如缕。”40年代初,李瑞年曾用灰调色彩和色块层叠的方法,表现陵谷纵横、晴雾变幻的四川风景的特点。《沙坪新村》《嘉陵两岸》《石门》《待渡》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其中,《沙坪新村》描绘的是重庆沙坪坝附近小龙坎的风景,几棵树木歪斜的枝桠极富韵致,背衬重庆特有的灰色天空,中景的菜畦颜色微妙,灰中带绿,透明、清澈而滋润。徐悲鸿很喜欢此画,在四川挂在当时“中国美术学院”的会客厅,搬到北京后挂在北平艺专的会议室。

          “上世纪60年代,在艾中信发表的《油画风采谈》一文中,对油画界的老一辈画家逐个评价,说到李瑞年时用了两个字:‘苦涩’。这一评价堪称神来之笔,一语中的,‘苦涩’一词既点出了他作品恬静忧郁而又蕴含悲怆力量的独特意境,也包孕了他坎坷多舛的人生,更折射了一个民族命运转折期的艰难而卓绝的时代主调。”于洋说。

          李瑞年不仅是一位油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人生与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前身有着十分重要的渊源。

          1929年,19岁的李瑞年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西画系,受教于王悦之、卫天霖等,毕业后,他远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留学,深受弗拉蒙画派的影响熏陶。此后,又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入罗西恩·西蒙的画室深造。在欧洲期间,李瑞年对油画做了切实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造型严谨、画风朴实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当年留学西方的中国画家群体中,他精湛的艺术水平十分突出。同时,他也学习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将自己的所学立志用于中国美术教学之中。1937年,李瑞年回国,然而遇上抗战爆发。他随着流亡学生沿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行至昆明,后辗转入四川、重庆。在重庆期间遇到了良师益友徐悲鸿,由此开始了油画创作和美术教育生涯。1947年,李瑞年受邀回到母校——以徐悲鸿为校长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任教,追随徐悲鸿共同进行美术教育。由于配合默契,在教学上深得徐悲鸿的赏识与器重。

          李瑞年一生在探索和研究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方法和理论上矢志不渝,他对于素描、速写、轮廓、基本功等都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入的认识。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走他自己的路,而不是用老师和前人走过的路去捆住学生的手脚。”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李瑞年善于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素材,研究造型规律,追求艺术品质,靳尚谊、侯一民、钱绍武、李斛、戴泽、韦启美等一大批油画家、国画家都曾受教于他。直到晚年,他仍专心于美术教学研究,行走南北践行自己的教学理论,在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中勾画小稿,酝酿创作,撰写笔记,传授经验。“此次展览的主题‘至诚无息’寓涵的‘诚’,正是李瑞年先生艺术人生秉持的信念与精神,不仅贯穿于艺术创作,而且贯彻在其多年的育人生涯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

          李瑞年曾自言:“回顾往事,我感慨万千,但我可以无愧地说,几十年来我的确是不屈不挠地在这条艺术之路上探索着。”李瑞年的一生伴随于20世纪社会文化的跌宕起伏,他的艺术和教育也是回顾这段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6(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