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摄影理论
  • 摄影理论
      • 数码摄影技巧大全-巧用对比拍风光

        分享到:
        2010-01-21 14:16:28

          水乡舟船总宜人
          拍摄水乡的舟船,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
          第一,站高远望俯拍大场景
          设计知识资源网   寻找山峦高岗、山坡塔楼、跨江桥梁等理想的制高落足点,居高临下远距离俯拍江面、江岸和舟船,具有纵深度、宽广度的大视野场景都会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第二,讲求画面布局
            画面上舟船的数量、位置,应有所讲究。作为主体,若是单个船只应放在画面的醒目位置;若是群体,不仅要考虑位置的安排,还要注意舟船之间的队形变化,应该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做到内容和谐有序而不繁多,画面简洁而不杂乱。若作为陪体,舟船的远近大小应适中,才能与景色和谐一致、相映成趣。构图的方式可以遵照“黄金分割律” 基本构图原则,还有三角形、对角线、侧面构图等。
          第三,捕捉瞬间的图案美
            忙碌的舟船是水乡的灵魂,舟船穿梭,江舸争游,是流动的诗乐、变幻的画屏,“静”的景色是通过“动”的舟船带来美感。时刻注意观察行驶、漂动的舟船,并适时抓住富有美感的瞬间图案,如船体行进中拖曳的“V”波纹,劳作时泛起的圈圈涟漪。舟船形态的造型美,与静卧的角度有关,垂直角度或横卧画面给人以僵直呆板、缺少变化之感;以侧向45°左右的角度于画面上,二维空间明显,形体线条流畅,是形态理想的角度。
          第四,利用最有魅力的光照
            相比于正位顺光,迎着太阳的逆光,能强化景物的立体感,巧妙加以利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远处大山的背阴面能让舟船处于深暗阴影中,主体被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轮廓;逆光下的水面,无数鳞光熠熠闪烁,画面具有强烈的黑、灰、白低调剪影效果。不过逆光拍摄应注意掌握曝光,还应避免眩光耀斑。介于顺光和逆光之间的侧光,景物线条分明,立体感自然,舟船的明暗主次能够突出显现,既有利于艺术的表现,又相对容易控制曝光。此外,还有高光、低光、反光等,都可以灵活运用。
          第五,不同季节、天气及时段呈现不同景象
            晴天光线充足,画面影像锐利、色彩饱和。阴天散射光下,景色影调平淡、色彩灰暗,应采用弃大求中之法,缩小取景范围,侧重中场近景的拍摄。有雨、有雾、有雪的天气拍摄,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天中尤其早和晚的各个时段,光线的强度、色温环境时刻在变化之中,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光色。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是大自然中最瑰丽的景象,水面将呈现出一派暖意洋洋的环境气氛和金红色泽的基调。早晨和黄昏光线变化大,应不断测光抓紧拍摄,曝光在自动光值基础上略欠一些。夜幕降临,至清至纯的山水让人的情绪平静、心如止水,采用固定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星光月下的舟船夜泊景致,将是另外一种情调。
          设计知识资源网 第六,背景的处理和前景的利用
            良好的天然环境背景,有助于主体的表现。面对杂乱的背景,可采用“排除”和“虚化”的办法解决。排除法有三:一是以山体林木的背阳之面为背景平拍,求得深暗的画面背景;二是以纯净天空为背景仰拍,求得明亮的画面背景;三是以平整水面为背景俯拍,求得单一的画面背景。虚化法也有多种:首先是以晨光淡雾弱化背景的影纹细节,以轻化的背景衬托浓重的主体;还有使用长焦距镜头、开大光圈,缩短镜头与主体的距离(即拍摄距离),拉大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等。
          第七,抓取优美的人物形态
            虽然舟船对于画面的整体美有着重要作用,不过操作舟船的人物,其形态更是点睛之处。如摇、划、拨、撑、掉等操作姿势虽然不同,但动作规律却有共同性,即起动、顶点、回复、再起动,周而复始、循序渐进……人物最优美、最自然的形态美,往往表现在即将达到顶点的一瞬间。
          幽谷山川撼人心
          拍摄幽谷山川,都有哪些技巧呢?
          第一,举机的位置
            拍摄位置的选择应有讲究,一般来说,站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仰拍山峰,往往看不到山顶,或者由于透视的原因,原先峻峭的山峰会难显陡峭,加之大家对这个视角拍摄的照片已没有新颖感觉,很难获得好作品;如果登上邻近山坡与被拍山峰同高度拍摄,可看到整座山的雄伟气势,画面上山峦叠嶂、错落有序,显得有层次;当站在峰巅向下俯拍,又有“一览众山小”的视觉效果。拥有理想位置,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时间代价。
          设计知识资源网 第二,画幅的形式
            横拍、竖拍各有所长,应根据场景及表达意图来决定。横幅画面开阔的视野可以展现山脉的延伸、广袤,很好地表现山势的连绵起伏;竖幅画面易于表现山峰的高大和险峻,思想服务的创作原则,从实际、从生活出发,一切服务服从于内容,才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空间感的表现
            俗话说,“画以深远为贵”。也就是说,风光摄影应重视空间感的表现,注重地面上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在摄影实践中,对空间的感受与透视规律有关,因此利用透视上的变化,可以增强画面空间感。透视现象有线条透视和影调透视之分。
          设计知识资源网 线条透视:
             距离越近,影像越大;距离越远,影像越小,随着距离向远处延伸,影像尺寸越来越小,线条便汇聚在了远处,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通过影像大小的对比,能有力地表现空间。影响线条透视的因素有4点。第一,拍摄距离远近与镜头焦距长短。近距离拍摄时,画面上的景物近大远小的对比强,空间感强;远距离拍摄时,前后景物大小对比弱,空间感就会减弱。同时,镜头焦距不同,空间表现效果上也不同。短焦镜头夸张前景影像,形成远近大小的强烈对比,空间深度感强。长焦镜头压缩景物间的距离,大小对比不强,空间感弱。第二,利用镜头焦距特性。景物空间距离小,可用广角镜头;景物距离远,可用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从技术角度看,对比关系乃是一种造型方式和构图手段。因此,摄影者在运用时,应遵循表现形式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创作原则,从实际、从生活出发,一切服务服从于内容,才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长焦镜头拍摄使画面饱满。第三,拍摄高度。低视角时,前景突出高大,后景相对缩小,能很好地表现出空间深度;高视角时,能越过前景看到后景。第四,拍摄方向。从正面拍摄透视效果差,从斜侧方向拍摄时景物的某一个面表现得很大,而另一面表现小,大小对比下,显示出空间深度感。
          影调透视:
             空气并不是完全纯净,它含有雾气、蒸气、灰尘等。因此,近距离的景物影调深、轮廓清晰、反差大;远距离的景物影调明亮、轮廓模糊、反差小。这种近清晰、远模糊的空气透视现象,给拍摄的画面提供了深度空间感。可以利用获得不同影调效果的方法:第一,选用不同方向光线。光线方向决定着影调透视效果。顺光时,前后景受到同样光线照射,亮度相同,减弱了透视效果。相反,逆光可加强影调透视,使画面层次丰富。这时远景被光线照亮、影调浅,前景得不到光线照射、影调深,从而分清了前后景距离。同时,逆光下景物边缘形成一圈明亮的轮廓光效果,成为表达景物轮廓形态、区别景物界限的有效手段。如下图《黄昏》:傍晚的逆光下,近处茅草小屋,层山相叠,远树淡影,形成了立体的空间效果。第二,选择不同天气。晴朗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画面清晰,不过可能拍不出耐看的效果;有雾的天气透视度有限,拍出的画面清晰度差,然而利用云雾能使景物的影调产生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此外,空气透视度好宜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空气透视度差则拍小景或近景。第三,适当的前景和影子。树木、篱笆、岩石等都可用来增添前景趣味,使画面具有深度感,但需与整个画面有关。选择深色前景,也会加强透视效果。使用标准或短焦镜头往往前景太突出,后景又太小,必须选用焦距适当的镜头。第四,控制景深。开大光圈能使清晰的景物衬托于模糊背景前,前后景物被区分开来,空间透视感增强。第五,使用滤镜。彩色摄影用偏振镜可减少甚至消除反光,黑白摄影用蓝滤镜加强透视感,红橙黄绿等滤镜则减弱透视效果。


            除上述外,还应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利用景物中的前景、近景、中景、远景构成多景层;利用景物色彩的明暗、浓淡变化突出景物的空间。总之,选择适当的季节、气候,调动角度、光线、线条、影调等手段,强调立体感、空间感和环境气氛,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壮观场景和美好景色。 

    1. 摄影知识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7(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