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网
<登录>
<注册>
收藏本站
|
加为首页
首页
资讯
展览
名家
欣赏
知识
评论
访谈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新闻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新闻快讯
展会活动
全部展览
展览预告
正在展览
展览回顾
广告
汽车
生活
夜景
运动
宠物
观念
采风
商业
纪实
生态
风景
人像
摄影知识
摄影技法
摄影理论
摄影史论
综合评论
市场评论
展览评论
作品评论
个人文论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
爱图仕News|爱图仕荣获第二批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
Saramonic枫笛K9重磅发布:双通道数字UHF无线音频系统...
●
当蜷川实花遇见小红书:一场关于“新”的春日觉醒
●
STORM XT52等3个产品斩获NAB年度产品奖
●
亮度超过6K镝灯,爱图仕STORM XT52已现世
●
伊犁冬季旅游手机摄影大赛投稿圆满收官 全民投票通道正式开启
●
2025三亚玫瑰文化节盛大开幕 以浪漫点亮自贸港文化新名片
●
《四代徕兹家族的经营传奇(1869–1986年)》全球发售
●
以时光为镜,照见文明的传承——《布达拉宫》第二季圆满收官
●
美图云修7.0版本上线,修图效率跃升79%
●
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圆满收官,索尼倾情助力影像科技点燃体育激情
●
vivo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启全民移动影像创作新篇章
>
首页
>
名人访谈
名人访谈
当代艺术与民主制度——王南溟访谈
“
|
2010/08/17
访谈时间:2005年11月22日 访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作为具有法学知识的艺术批评家,你一直致力于从法律与政治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制度问题,这使你在习惯于只谈艺术不谈制度、甚至于认为制度与艺术没有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请你简要谈一下当代艺术、制度与法律间的关系。 王南溟(以下简称王):1980年代时,因为专注于艺术,我离开了法律界,当时有很多人对我提出质疑:“读法律的人怎么能搞艺术呢,法律是死的,而艺术很活”。过了十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又觉得读法律的人进入艺术领域...
详细
“这是我应做的”——关于《进与出或中间》展览对冯博一的访谈
“
|
2010/08/17
付:您在文章中提到“独立策展人是把策展当作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现实问题思考的一种手段”策展人既是“媒介”又是“创造者”,那么您对制造《进与出或中间》这件作品的想法是如何的? 冯:所谓独立策展人的“独立性”在于,对当代文化和艺术有一个独立的立场和态度,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思考和判断。独立策展人不一定只做地下和民间的展览,排斥画廊、官方的展览系统和其他展览机构的合作。与官方和商业合作,这只是一个策略,不能说你就迎合或者妥协了。比如索卡邀请我做这个展览,我第一次见面就提出我是不考...
详细
光天化日——李大方与艾未未、冯博一的对话
“
|
2010/08/17
艾:先谈谈你的经历,再就几张有代表的画来介绍一下自己。你是哪年出生的呢? 李:1971年生,属猪的。 艾:你是一直待在沈阳吗? 方:对,一直待在沈阳。1992年的时候来过北京。 艾:你的画是那种走到那儿“毁”到那儿,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是“不顺人意,顺天意”。 艾:你真正开始学画画是什么时候? 方:初中一年级。 艾:那就是12、13岁,1983年,出道挺早嘛! ...
详细
艺术是一部个人的长征史诗——尤劲东 殷双喜对谈
“
|
2010/08/17
视觉与视角 殷双喜(以下简称殷):作为一个展现,感觉你即将要做的展览中所有的大画、小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在这中间你似乎希望造成极大、极小之间的张力,所以选择用油画还是用钢笔或其他材料,特别重要吗? 尤劲东(以下简称尤):我画的小画如同前期的草图一样,做了某种说明,说明发展过程是怎么来的,通过小的东西反映出来。大画有所谓的冲击力,比如我这个展览全都是小画做一个展览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少一点份量,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挺沉重的,发生的事情,甭管是快乐的也好,痛苦的也好,或者磨难也好,那种感觉非得有一个大的、厚厚实实的东西才能反映...
详细
专访高名潞:动荡年代中风景是无名的历史
“
|
2010/08/17
无名画会,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前卫艺术团体,也是“文革”期间直到现在最专注于描绘北京风景的绘画团体。名称来自1979年7月画会第一次公开展览,意在“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代表画会”。主要成员有赵文量、杨雨澍、张达安、石振宇、张伟、李姗、马可鲁、史习习、郑子燕、韦海、王爱和、刘是、田淑英等。人数最多时达20余人,作品主要有风景、静物、人物写生,成员画风各异。 定位无名画会 没有大师却极有价值的画会新京报:正如你论说的,无名画会在“文革”中是边缘,之后也继续是边缘,始终在艺术界主流体制之外,这是因为没有话...
详细
高名潞与李占洋访谈
“
|
2010/08/17
高:以前你有没有把很多作品放在一起集中地展示这样一种机会。 李:大规模的展览以前参加过两次,一次是“世纪之门”,一次是“成都双年展”。但那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的展览。而且我的作品也不集中。能全面集中地展出我的作品,而且是在一个有个性的展览展示,这一直是我一个理想,这次实现了。由于我所处的那个环境比较闭塞,参加展览机会相对比较少。这次如果不是高老师邀请,还是没办法使我的作品与北京的观众见面。我最想我的作品能真正地跟大众直接接触,象这次这样,没有更多的广告宣传和理论导向,任凭他们自己兴趣看作品。这对当代艺术也是个检验。以前在个...
详细
解读“意派”——对话高名潞
“
|
2010/08/17
“意派”正式提出是2007年,但这个想法还要往前追溯。其实,我(高名潞)在研究生时,从研究方式的侧重点开始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我不想用艺术就是反映艺术背景的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讨论艺术史,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结构。 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先生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意派——世纪思维”,并于六月初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等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二百余件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来发展中的本土色彩。然而,“意派&m...
详细
“文艺复兴”精神其实离你很近——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策展人邵大箴
“
|
2010/08/17
来源:深圳商报 采访者:汪涓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大利艺术对欧洲、西方以至对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而且还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断召唤迈着现代主义步伐的人们,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世界。 邵大箴,1934年生,1960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俄国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等。曾任第一届...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末页
名人访谈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摄影名家
蔡红霞
孙甲平
王彤
王文澜
翁乃强
荣荣映里
缪晓春
刘立宏
黎朗
侯登科
最新资讯
1
徐青峰的水墨作品:抒放与隐谧
2
陈杰的《无有慰藉》摄影展将于杭州开幕
3
聚众家之长,行我之气象
4
美术书法摄影荟萃 致敬红旗渠通水60年
5
首届中国手机摄影大展聚焦“科技赋能艺术”
6
湖北乡村摄影潮走进大冶采风
7
全国摄影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
8
玄裳绮梦——王晓卉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隆重开幕
9
在中画幅摄影中“精显”神州气韵
10
桂花飘香:视觉盛宴,启迪心灵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大众文化网
画画世界
菏泽新理想学校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红心伟业
阿特艺术网
中国书画家网
曹州艺术网
中国摄影网-最大的摄影艺术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WWW.5AIPAI.Com,All right
QQ:529512899
424753128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中国美术家网[www,meishu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