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文化润疆”中的艺术力量

        分享到:
        作者:王选政 黄喆 叶风来源:光明日报2023-06-04 08:24:32

            (1/6)《新疆小白杏》张志超

            (2/6)《辣椒胶囊》王俊杰

            (3/6)《养桑——桑葚搭配疗养机》顾伟然、朱浩成

            (4/6)《西部牛仔计划》田梦、袁千惠、史文可

            (5/6)《杏坛盆栽培养仓》张志超

            (6/6)《元道——啤酒花空间体验设计》 彭新渝、李杉杉、刘忠越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新疆,坐拥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丰饶地产,这里的民族文化,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当前,推进乡村振兴与繁荣,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大美新疆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要将产业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面向未来谋发展,创新路径,凝聚人心,实现“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文化润疆”之中,设计是一种独特的“润滑剂”,但是要怎么润、从何而润,又如何能够让文化和产业相互滋润,这确实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

            中央美术学院派教师前往新疆艺术学院援助设计教育发展,是个很好的契机,设计师的智慧和在地人才、特产相结合,通过发挥设计创新的价值,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由“赋形”到“赋能”的设计转化

            “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的好,不仅体现在景好人美,更体现在物产丰饶。特色林果业是新疆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民因种植而走上奔小康的道路。新疆气候条件干燥,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果实的糖分与干物质积累效率特别高,因此产出的瓜果往往有更好的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新疆居于内陆,交通运输不变,同时在深加工方面的产业技术积累尚浅,造成了瓜果特色不明显、附加值不高的发展困局。如何基于新疆全区的发展现状,围绕生态、农业、文化等问题进行系统性、可持续性设计创新,从设计创新的角度为当地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操作路径,是当下新疆林果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经过多轮研讨,我们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将中央美术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设计为人民服务”育人精神注入新疆设计教育的发展过程,通过跨校联合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五轴联动”的特色课程建设模式,以设计教育成果赋能新疆乡村振兴,以为新疆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将城乡设计互助从理论走向实践,形成了援疆教育的新亮点。以设计功能由“赋形”到“赋能”的转化为具体抓手,以交叉创新为重点目标的方式为新疆而设计,我们在课程设计上立足新疆大地,产教融合进行授课,聚焦新疆区域内发展现状,围绕生态、农业、文化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可持续设计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研究路径。

            《新疆食物可持续设计》作为新疆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授课的课程,从新疆食物设计为出发点,围绕食物的来源、安全、生态、农业进行系统性的、可持续性的低碳创新设计。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以城市和农村为双轴心,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深入生活,深入供应链,深入生产地,进行接地气、有温度的设计创新。

          “以小见大”地解决社会问题

            从食物出发,以小见大地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撬动创新,连接城市与农村、商业与土地、个体与世界的纽带。通过创新设计,旨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创新,帮助农村脱贫,同时,倡导可持续、低碳的饮食与消费方式,采用新材料与新工艺,弘扬新疆优秀的农耕、饮食文化。

            两校学生以新疆食物作为设计研究的载体展开课题研究,多维度整合新疆广博的食物资源,探索以食物设计助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共计完成了36件针对当地特色食物开展的可持续设计方案,为新疆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典型性方案。

            风味甜美、酸爽适口的小白杏,是生长在天山脚下的新疆特色农产品。根据调研分析,76%的消费者收到过因为运输导致损坏的小白杏。那么,损坏的水果怎么处理?为此,学生设计了可以使用损坏的水果挤压发酵成营养泥料的“杏坛”盆栽培养仓。利用天然的植物养料和新技术手段,只需要两颗小白杏就可以为四颗盆栽提供半个月的养分,从而使损坏的果肉可以再次利用,减少浪费。

            用微型胶囊来包装辣椒粉,产品形如一个个的片剂盒,《辣椒胶囊》是这次食物设计中一个亮眼的创意。针对市场上辣椒调味品参差不齐、携带不便、每个人对辣度需求不同等问题,师生们优选来自“中国辣椒之乡”新疆安集海的辣椒,创新加工工艺,通过形态的改变,方便了存储和运输。通过包装的改变,增强了便携与使用;通过科学化的配方和数字化的配比,实现了辣味与口感的“私人定制”,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生活体验。

            开“脑洞”,想“妙招”,在设计中,师生们打破当地特产的传统使用思维,设计了许多新颖而有趣的产品。新疆啤酒花又名蛇麻花,大多数生长在天山、阿尔泰山地区,是制造啤酒的重要原料。把啤酒花设计成香水和新型的饮品,从嗅觉和味觉上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把新疆桑葚做成花茶,根据调研提取目标用户——上班族的一周情绪变化特征,设计者用不同的颜色和文字在产品包装上形成贴近心情的标识,使得这种传统植物产生了新功能,焕发了新价值。

            给传统产品予以数字化赋能,让特色饮食更加科学营养,把“地域风味”变成了“全民参与”。针对驼奶售卖开发的线下贩卖机+线上手机应用,使产品卖得更精准,也把关于驼奶的科普知识轻松推送到用户手中。《西部牛仔计划》让用户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在线上领养一头新疆褐牛,通过APP与牛宠进行趣味互动,实时观看线下牧场动态,感受在新疆拥有一头牛的快乐。同时,在线上商城里,褐牛的肉类、乳制类、皮具类、牛粪趣味衍生类产品一应俱全,用户可以利用打卡收集的牛粪进行折扣购买,感受最真实的养牛反馈。

          以有“远见”的设计看见“未见”

            具有远见的设计创新要从设计教育开始。我们意识到,在未来推动新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因此,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多维能力,让他们真正理解具有远见的设计创新的价值与意义,厘清设计创新与文化润疆之间的学理关系和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自发的设计创新意愿。

            让深入基层的设计创新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新对话,让深入林果产业的设计创新激活商业与土地的新关系,让深入民心的设计创新凝聚成个体与世界的认同联结。整体课程的创新作品呈现包括但不局限于研究报告、社区共建、工具设计创新、包装创新、品牌创新、互动装置、表演和视频、沉浸式体验等,力图探索在新疆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上所蕴含的艺术、设计、景观、生态和农业、营销、生产技术之间的重叠边界。亲身设计实践、专家研讨评述、公众展览传播……不同层次和维度的综合实践,对于新疆未来设计师们的精神内涵与专业能力而言,都是非常全面、严肃的历练。

            立足新疆大地,以设计为经济社会建设赋能、为产业发展赋能、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年青一代设计人才的使命和责任感正在不断自我生长。人才的培育是一切创新发展的起点,唯有人才不息,设计创新才能够在“远见”中看见更远的“未见”,才能真正带动新疆在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两校师生们携手共谱设计教育新篇章,一起向未来。

            (作者:王选政,系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喆,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叶风,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33(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