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中法摄影师用镜头记录滇越铁路工人百年历史

        分享到:
        作者:胡远航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11-11 07:32:27

            在昆明展出的“滇越铁路工人的今昔”摄影展上,“法国会计”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拍摄的55张历史老照片,和“中国铁路人”刘红波拍摄的55幅当代照片,串联起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的百年时光,也展示在这条铁路工人的今昔。

            已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的国际铁路,全长850余公里。其中,云南段465公里,由中法两国共同建设,于1910年正式通车。这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

            因跨越珠江、红河等水系,海拔高差近2000米,80%的线路是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滇越铁路云南段工程远比越南段更加艰巨困难。展览前言披露,滇越铁路老街至昆明段,高架桥、桥梁就有3422座,隧道155条,工程成本超出原预算75%,超过12000名劳工在铁路修建期间丧命。

            作为滇越铁路修建时期的会计,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在1903年底至1908年初间,沿着铁路建设进展拍摄数千张照片。这其中,就包括众多中国工人的劳动画面和肖像。他们大多赤着脚,仅有一顶斗笠挡雨遮阳。不论是搬运零件、开凿石壁,还是铺设铁轨,鲜有现代工具辅助。

            滇越铁路标志性工程“人字桥”的修建过程,也出现在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的镜头中。史料称,这个长71.7米(包括与山体连接部分)、跨越在直壁对峙的四岔河谷上的肋式三铰拱钢梁桥,所用的上百吨钢制部件和花岗岩、水泥等物资,都是由马帮分段背驮、劳役肩扛到工地。施工过程中,共有800名中国路工遇难。

            乔治·奥古斯特·妈尔薄特拍摄的照片显示:为搬运一段拱璧主橼对接链条,近50名中国工人排成“长龙”集体肩扛、缓缓上山,脚边就是深渊。

            “通过使用20世纪初尖端的金属结构建筑技术,人们在极端条件下实现滇越铁路的修建。这一方面是技术转让使不可能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当地劳工们。”展览总结道,“当地劳工们在多年施工中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日渐习惯与法国人、意大利人一起工作,同时学会建筑技术。通车后也培养许多中、越人员,他们不断努力实现机车车辆现代化。”

            二战爆发后,滇越铁路中断。好在1957年12月,中国重新启动这条铁路。长年在这条铁路从事维修工作的刘红波,沿着铁路拍摄大量照片。

            刘红波拍摄的照片显示,如今,在滇越铁路上工作的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装、头戴安全帽,有固定的休息点,已不需要风餐露宿。铁路沿线,除了工人,还出现越来越多游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昆(明)玉(溪)河(口)铁路开通运营,滇越铁路已改为辅助货运,区间部分路段打造成为旅游观光路线。尽管传统客运不再,但“一带一路”建设,使其在国际联运中焕发勃勃生机。越来越多游客到访,也使得滇越铁路成为热门旅游胜地。

            “滇越铁路非凡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当时中法两国史无前例的技术转让成果,更是那些为了人类进步而付出生命的成千上万人们的纪念丰碑。我们高兴地看到,如今,列车仍运行在这条非同寻常的杰出工业遗产上。”展览称。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0(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