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开幕

        分享到:
        作者:admin2019-12-29 08:42:02

          移民——刘博智华人流散文化影像展将于12月28日在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这是越众历史影像馆“当代纪实摄影”系列的第二个摄影家个案研究收藏展。

          刘博智,祖籍广东台山,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1969年高中毕业后到加拿大求学。1971年到美国就读布鲁克斯摄影学院,并于1975年取得学士学位;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堪萨斯大学教摄影直至荣休。自我身份和家庭环境是他关注这一主题的天然驱动力,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接触华人遗民群体的广度和深度,促使他以不同的角度关注到这个极容易被一扫而过的词——“移民”。

          刘博智用他的镜头对准这些大多数观众都没有真实地看见过的群体。用视觉优先的“人像”作品和记录优先的“人文”故事两个角度,记录下一群早起移民海外的华人影像,并分别按流散的不同地域分为南美(古巴为主)、北美、东南亚与本土中国对比展出。

          这些展品既有历史与空间的宏阔性,又讲述了个体生命故事,展览除了摄影艺术价值之外,也为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补充了一些影像资料。

          此次展览的展厅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剧场,从刘博智从摄影作品中相对突出、独立,而且有力量的“人像”开始,带出摄影师自身的“移民家庭”故事,从而获得他这一生事业的出发点:自身文化身份的探索和“人为何要离乡”的追问,试图解开“金山梦”的真实内涵;二楼布展则远远超越了视觉层面,进入一个个血肉清晰的人物故事空间,互相关联,从时间到地域,勾勒出一幅宏阔又具体而微的早期移民及其后裔的生存图景。

          这些被记录下来的人,大多是清朝中后期大移民历史背景下的那一大批中国劳工的后代。如果说第一批劳工是主动选择的“移民”话,那么他们则更像是被迫漂泊的“遗民”。

          刘博智走访了他们的公社、工会、宗亲会、洪门等社会组织,拍摄他们的戏院、报社、药店和各式中西合璧的神龛,甚至存放他们无法归根的遗骨的墓地……一切都是关于华人基因流散漂浮的命运与顽强落地生根的生命力。对于自身身份和族群归属的疑问,一些答案就在里面。

          大部分被拍摄的华裔后人还有一些中国人的轮廓和影子,有的则已经毫无痕迹。刘博智将这一系列的人像统一调成一个色调,不再强调肤色。夫妻、祖孙、兄弟、母女、父女等等各种关系,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历经沧海桑田但依旧亲密温暖的血脉传承。

          他的镜头远远越过了视觉影像创作的框架,直面每个他遇到的人生故事,展厅二楼可以说是一个海外华侨故事集。有中国人的继子,没有中国血统,将继父破旧的黑白一寸相片放在钱包里二十几年,提起来便忍不住眼泪;有中国人的继女,会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能熟练背诵粤剧歌词,珍藏了好几本几十年前的曲本;有老华侨的古巴妻子说起故去的丈夫,仍赞不绝口——当地几乎所有和华人移民相处或生活过的古巴人,都对他们的勤劳,顾家,乐于助人等中国传统美德称赞有加。

          此次展览丰富的展现了华人劳工在海外的生活状态,刘博智的展览鲜明表现了这些华裔在海外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敢,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8月30日。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8(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