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
      • 书法进课堂之我见

        分享到:
        作者:薛亚军来源:中国文化报2018-06-18 07:02:14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应该坚定不移地继承弘扬。面对当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已将中小学书法教育纳入“国培计划”。中国书法家协会将用5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7000余人,并以此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与质量提升,让古老的书法艺术永续相继。

          但教育不同于一般事业,仅有政策和行政命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小学书法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需要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规律,熟练掌握基本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点在于传道,其次才是授业与解惑。因此,并不是书法技艺好就一定能够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工作。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教育部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修习书法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笔顺规则,即会用铅笔写出正确规范的正楷字。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用钢笔写出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的汉字。小学毛笔字的学习,以临摹欣赏经典碑帖为主,初高中阶段尝试隶书、行草书练习,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客观讲,教育部的指导纲要符合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基本规律。

          但这一纲要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一是中小学教育师资极度缺乏。目前许多中小学的音乐、美术教师仍配备不全,更遑论书法教师。由语文、美术或其他科目爱好书法的教师临时承担书法教学工作,仍是普遍现象。此情况对于没有师资的学校而言未尝不是缓冲之法,至少可以开展书法教学。但问题在于,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写字,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修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对书法艺术产生兴趣。

          二是配备书法专业教师的学校,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学校教学,避免出现课上不讲课后讲,校内不教校外补的情况。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中小教育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三是中小学书法教育如何去功利化。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有着基数异常庞大的群众基础,但全民书法教育水平并不高。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书法艺术价值的认定上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数以万计的书法爱好者莫不以能够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为荣,以获得加入中国书协资格为书艺成绩高低的重要标准,这反过来也强化了中国书协的权力。最直接的影响还在于,社会上的书法培训机构,甚至部分书法教育部门都以是否加入中国书协视为教育成绩评估的重要标准。迫于“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焦虑,学生家长不由自主地支持或直接参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无视学生年龄特点,完全忽视教育科学常识的盲从,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极大伤害。

          仅就中小学书法教育而言,在网络时代,毛笔、墨汁、宣纸等传统工具本已远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书法教育再不顾及他们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板着面孔强迫他们端坐在书桌前,屏气凝神地从“永”字八法开始……这种面目可憎的所谓传统文化的普及,也注定会成为很多孩子的噩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就会成为奢谈。

          中国书协参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国培计划”是好事,但应该出台相关措施规避书法社会考级、唯国展是举等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功力化影响。“国培计划”会缓解基层书法教师的缺乏,但如何通过书法教育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亲近传统文化,却不是一两次“国培计划”所能解决的事情。

    1. 资讯分类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0(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