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摄影理论
  • 摄影理论
      • 摄影和建筑谁更真实?

        分享到:
        2010-01-21 15:10:48

          文艺作品需要文艺评论的探索和发掘,建筑也需要诠释。人们往往由于对真实建筑的熟视无睹,反而能从图像里突然发现建筑的美和城市的美

          许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经验,自觉完美的建筑或实用艺术作品并不一定入画。话反过来说,入画的也并非……云云。我想这不等于说摄影可以补足建筑本身之不足或可以美化建筑。摄影(建筑的)和建筑本身表现或传达出的信息,哪个更符合我们理解的“真实”呢?

          我的疑问是这么产生的。

          信息爆炸和读图时代,传输的覆盖和迅速让大家能看到想看的图像,包括摄影、建筑摄影、甚至当天刚落成的新建筑。再就是大量发黄老照片的“出土”,也来凑热闹。

          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有机会去看身边以外的世界了,包括更远的国外旅行。而对建筑师来说,最想的是去抚摸一下那心仪已久的建筑。

          看图像和看建筑从不同的方面给我带来了欢愉,也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但同时也让我碰到了许多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

          历史教科书里即使是十分模糊的照片都曾给我留下深刻、美妙的印象。可有朝一日终于途经千山万水看到了这座建筑,得到的竟然是一种失落,有时干脆是受骗的无奈,更有可能是历史曾经面对的是知识的欠缺或无知。这样的经历让我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某一从未晤面的建筑再也不去看了,让它在我心中保留一丝来自摄影图像曾给我的童贞会更好。

          对于一般人能亲眼看到的世界毕竟只是太小的一角。对世界的认识,包括我的专业建筑学,比如古代、现代和当代的建筑的感知绝大多数是通过印在纸上的摄影学到的。如果你仅仅依靠身临其境,那你知道的世界肯定是不完整的。

          近日读了一本书《都市灵魂》(林路编著),书中说到摄影家对城市的迷恋和他们的都市情结,当然少不了建筑这一个城市的主要物质元素。

          F·A·比托是第一位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记者。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的旅行过程中记录了当时的颐和园和天津的风貌。另一位也是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家,他的镜头里的中国都市图像传达出他对东方美的感受。建筑是离不开光线的,还有它的细节。许多房子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摄影能留下一份情感的聚焦和岁月的凝固。一座传世的建筑,我们亲见时可能已逢它的老年,它壮年时、青年时是什么样的,面对一幅着重表现它的空间尺度比例和精美装饰的老照片,画面会隐去了人群,但还是叫人想到它的创造者,同时怀上对建筑师和摄影家同样的一份感激之情。构成风俗风景的平常建筑更容易消逝败落,幸有照片中除了房子外保留有当年和房子生死与共的男人、女人的姿态及神韵,好像这一切都还在世界上某一个角落,不由得你也想踏入其间,和他们搭上一两句话。

          我也有类似的经验。去年去苏州小住,少不了选择几个园子看看,毕竟已多年不见,心境比以往要静多了。但仍有不足,比如四季的不同、朝暮阴晴,只能偶逢其一,而又不一定是最佳时机。我曾经浏览过的姑苏古典园林的摄影作品,不论彩色的或黑白的,那些意味和感觉我没有在园中找到。我亲眼看到的亭台楼阁以及环绕它们的水木不是真实的,我心里的真实来自我看过的摄影图像的印象,让人挥洒不去。

          又比如罗马。我从罗马回来才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几位游走于罗马山丘的摄影家为我们保留了十九世纪的罗马景象,不论建筑、还是废墟,静态的景观可以有动态的活力。我一个匆匆游客再加上历史知识的欠缺,现场的感受当然就有种种的局限,远不如在家里边读图边读书可能悟出更多来。

          对于已经消失和走向消失的建筑,那些老照片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往往称之为文献。

          和历史相比摄影是年轻的。摄影一直伴随着西方的城市化、我们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摄影与城市结缘,就如那本书名,影像摄去了城市的灵魂。

          建筑摄影当今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当。建筑物在风景世界中占有了足够大的份额,更大大超过了一般风景的所能和所指。建筑的凸凹、明暗、色彩以及丰富的质感成了摄影家表现不完的素材。他们以表现建筑的真实为己任,选择雨后的晴日作业,大景深为的是清晰表达细部、那些肉眼很难分辨的地方,帮你慢慢读图,再帮你记住它。拍照当然要借助三角架,建筑的垂直感也不能丝毫马虎,旅德著名摄影家王小慧说到他丈夫当年拍建筑物时,支三角架时必用水准仪找出水平。

          建筑摄影一般要排除外部对主题的哪怕一小点干扰,画面干净得一尘不染。好的作品一眼就能呈现其艺术修养与技术精湛的有机统一,结实老到。建筑师也愿意珍藏这些摄影图像或图册,因为真实,因为在现场并不一定能感受到或能看清楚一切。

          文艺作品需要文艺评论的探索和发掘,建筑也需要诠释。人们往往由于对真实建筑的熟视无睹,反而能从图像里突然发现建筑的美和城市的美。朝霞和落日投向城市,阴影下的雕刻装饰了建筑,忙忙碌碌的城市人是在摄影展览上才能看到的。原来我们所住的城市有这样的魅力,不少建筑也还不错。

          摄影和建筑谁更能传达出真实?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城市和建筑,我们也许会永远穿梭于它的现实和虚拟之中,而理想中的真实和每个人心中的真实,又有多少差异呢?

    1. 摄影知识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4(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