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的道理在哪我们暂且不论,但仅从绘画领域出发,不难发现,各个领域都有他们领域的代表人物,而戏曲亦不例外。作为戏曲人物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多次耳闻李文培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作,对他是生着敬意的,沉浸于先生的创作中,恨不得自己作了他的画中人。
李文培先生虽然山水、花鸟画作别具特色,但戏曲人物画作最具代表。在动笔来写李文培先生前,对中国当前的戏曲水墨人物画状态与格局,作了自己的分析与归纳,发现全国戏曲水墨人物画,多在写意人物中加以夸张变形,这几乎成了一种趋势。而李先生的完全以大写意的风格,不夸张搞怪,让戏曲人物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尤其是在技法,以及风格特性上,李先生均作了多元探索,这样使得戏曲人物画造型上有了李先生特有的“笔墨”语言符号。
要知道,我们的戏曲水墨人物画如若欠缺深厚、丰富的戏曲文化知识,那画起来必定散乱。戏曲人物画家可分为“京派”“海派”,这些前辈可以说开创的戏曲人物的风貌。但李先生的戏曲人物却有别于“京海”两派的人物画风,是当下戏曲水墨人物画家最值得学习借鉴的。他立足传统风采,借鉴笔墨技法,融合中西方的造型、形式、色彩等精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知何故,对李文培先生的创作过程有了极强的兴趣,我知道1988至今,李先生在北京、上海、香港、东京、名古屋,夏威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2006年,荣获“朝日新闻大奖”;2008年,获第15届“雪舟国际美术协会展”审查员特别国际大奖等。作品被收入“海峡两岸名人录”及“2008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国际美术大赛”等;2009年,在东京西武百货店池袋本店艺术画廊举办《京剧人物・三国志人物》画展;2012年,作品《将相和》被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官邸收藏。被日本NHK电视台采访制作专题片报道。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新浪网等有过专题参访,担任CNTV5+俱乐部《重走奥运路》文化形象大使,随摄制组伦敦奥运会现地采访;2013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市政厅举办《李文培京剧水墨京剧人物画展》,参加《印尼2013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展》,作品《将相和》被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官邸收藏。同年年末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文翰承国粹·培韵绽梨园-李文培水墨京剧人物公益画展》;2014年,在日本东京“HOTEL椿山庄东京”举办了个人画展《李文培的世界》。在别人还在国外镀金之时,他的绘画早已走出国门,受到国外友人的喜爱,并受邀出国举办个展、交流。
传神是京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之一,也是塑造舞台形象的基本经验。近日,朋友给我欣赏了几幅李老师的小品画作,画幅虽小,其所展现的笔墨技法恰到好处,让我不禁怦然心动,《钟馗》的灵动传神、《三岔口》的动作精妙、《陈妙常》的甜美惆怅、《陈宫》的神韵焕然,使人在观画之余,不能不捂掌击节。京剧中的历史人物并不着力于形似,所以年轻的诸葛亮戴上胡子,年纪大的周瑜反而形如少年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对诗歌、绘画、戏曲都很有研究,他在《传神记》一文中说:“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这个“意思”指的就是“神”,苏轼是强调神似胜于形似的。
在宣纸上,他所画的人物眼睛会说话,这是李先生的本事,我钦佩和敬服先生的这一本事。他的作品看似简单、一挥而就,实则深思熟虑意在笔先,虽笔墨不多,却趣味无穷,其艺术高度已经达到简约、生动、传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