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评论
  • 艺术评论
      • 吕立新:《捡漏》与《占便宜》

        分享到:
        作者:吕立新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2014-06-12 08:38:33

             摘要: 董寿平《墨竹图》95x180cm 在艺术品界“捡漏”与“占便宜”说的完全是两码事,之所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件事都和获得利益有关。“捡漏”是艺术品行业特有的一句话,指的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很有价值的东西;而&ldq…

          推荐关键字 艺术市场捡漏 占便宜

          董寿平《墨竹图》95x180cm

            在艺术品界“捡漏”与“占便宜”说的完全是两码事,之所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件事都和获得利益有关。“捡漏”是艺术品行业特有的一句话,指的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很有价值的东西;而“占便宜”则可见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指的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了非分的好处。

            刚接触艺术品的新人们也许是听了太多的离奇传说,似乎都对“捡漏”特别感兴趣,常常是张嘴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漏可捡吗?”就好像这个领域遍地黄金俯首可拾一样。其实说来,要是早在十几年前,那时人们对艺术品的概念还不太清晰,大家对靠艺术品赚钱还不太重视的时候,还真是有许多“漏”,凭着你的学识和眼力以很少的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这种可能性不少。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全民收藏”,恨不得人人都觉得自己手上的东西是无价之宝,老鼠洞都给翻了不知多少遍了,哪里还有什么“漏”可捡?我认为:如果说过去花小钱买到好东西叫“捡漏”,那么,现在只要按正常的市场价买到真东西就算是“捡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艺术品市场的情况比过去更复杂,伪作更难辨认,买真品的难度非常高,这还真不是有钱就能办得到的事。我曾见过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几千万、上亿买假画的,和他们相比,只要你买到的是一件真品,这不就等于是“捡漏”了吗?前段时间,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在拍卖会上以90万元的价格拍得了李可染大师的三平尺山水画,以为是“捡”了大“漏”,因为通常情况下,这样一幅画在当时的价钱应该在一百五六十万元左右。等他取回画后,才发现这是一幅伪作,到现在这件事还没有和拍卖公司交涉清楚。千万不能再心存侥幸,抱有一丝捡漏的想法了,现在的“漏”大多是别人给你做的“局”,只要你心里起了贪便宜的念头,那你就肯定离上当不远了。

            说到“捡漏”,我仅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值得“炫耀”,那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在网上寻得了一幅董寿平先生的《墨竹图》。

            大家知道,成熟的收藏家是不会仅凭电脑上的图片就购画的,因为这种“隔山买老牛”的做法,其结果往往是吃亏上当。一位朋友就曾在网上买了几十通名人手札,无一真迹,悔不当初。现在互联网发达,网上画廊非常多。大多数商家懂规矩,守道德,把好画放到网上,凭借科技手段宣传自己,树立品牌;而也有一些就不地道了,专拿些假画欺世坑人。

            除网上画廊外,现在许多网站也经常组织一些在线拍卖,凭我的经验,大多没谱。闲暇时,我有时也会偶尔浏览一圈,一般不会轻易上手。但,也有一次例外,我在一家艺术品网站上拍了画,也就是我此时“炫耀”的“捡漏”经历。

            那是某年夏天的一日,我无意间点开了网上正在进行的一场在线拍卖。我草草地看了一下拍品,几十张画作,大多为赝品。当我点到最后一页时,我看到了一幅董寿平大师的《墨竹图》。

            我漫不经心地把图片打开。啊?!此幅竟和其他拍品截然不同,面貌、笔法,还有洋洋洒洒的大段书法,这不分明是大师的真迹吗?因为网上拍卖不能看到原作,我只有尽可能地把图片放大,我认真地研究了局部细节,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可当我看到价格时又犹豫了,标价不足当时董寿平先生市场价位的几十分之一。一张六尺整纸16平方尺的巨幅,这样的价钱怎么可能呢?况且这幅作品又没有一人应价。没有其他参考,仅凭一张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做出决断,还真是不容易。翻来覆去,看了又看,难以割舍,最后,我抱着“赌一回”的心理,在拍卖结束的最后时刻按下鼠标。

            第二天,我马上就到艺术品在线公司取回了这幅《墨竹图》。看到原作后,我更加坚定了这是一幅真迹的判断。但这样的价格还是让我“犯晕”,我决定把画拿给一位更熟悉董寿平作品的朋友去看看。当我来到这位朋友的工作室时,没想到董寿平大师的孙子、画家董良达也恰好在此。我把画拿给他看,他看了好一阵,然后说:“这是爷爷作品中的精品, 也是画得比较奔放的一幅,而且书画合一,尺幅巨大,在一幅作品中同时展示了他的书法、绘画功力,题的又是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竹论’,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作品啊。”

            事后,我一直纳闷,这样一幅好画怎么会和那些假画混在一起了呢?现在这幅画早已不在我手上,因为朋友喜欢拿去收藏了。这幅画今天的市场价格应该已经涨到了我买时价格的一百倍左右。

            “捡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对于“捡漏”,我一向不热衷,甚至连这个词我也很少提及,因为在我看来,艺术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它不仅要求收藏投资者要有很专业的学识,更要求大家要有很严谨的态度,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并且,有“漏”可“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家还是把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上吧,你的眼力、学问上去了,“漏”也就来了。

            我们再说说“占便宜”。

            因为在艺术品的收藏投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自己藏品进进出出的事儿,所以,也就有了利益多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一贯的主张是见好就收,不赔钱就行。我常对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利润留给下一位。意思就是说要适当加价,不能把价格要得太满而不给别人留余地。

            在生意场上有个词叫“杀熟”,指的是越对熟悉的人加价越高,这种情景在艺术品界我也见过许多,有时某人刚在拍卖会上以很低的价格拍下了一幅画,但是当有人想向他购买时,他便马上加上了几十万,甚至更多,而买画的人不知底细,出于信任,也就按他说的价格买下了,卖画者觉得一下子赚了很多,很兴奋。其实这种做法特别不可取。虽说艺术品买到手便是最低价,只要买到的是真品多花些钱最终也能涨上来,但是买画人若是知道了你加价太多的情况心里依然会不舒服,也会背地里嫌你“手太狠”,特别是熟人就会对你更加不满。钱是暂时赚到了,但失去了情谊,这种钱是以透支信誉为代价赚到的,得不偿失。做艺术品不能有占便宜的心理,因为便宜都让你占了,别人岂不是都成了吃亏的了?喜欢艺术品的人哪一个不是聪明人?所以,做艺术品的交易一定要厚道,不能贪心太重,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差不多”便可,不能斤斤计较,将雅事变成利益角逐的谈判。我曾经以黄胄《三驴图》+亚明《人物》+叶浅予《舞蹈人物》+陈平《山水中堂》+8万元换了朋友的一幅李可染大师的《看山图》,我俩打了个电话事就谈妥了,简单愉悦,各得其所。

            清代李密庵的《半半诗》中有一句说得好:“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说的就是做事情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太满,“差不多”为宜。你给别人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别人才愿意继续买你的画,长期与你打交道,这样你的交易才能做得长久,才能达到以藏养藏的目的。其实说来,所有成功者的成功最终也都是因为他人格的成功,做艺术品交易的人就应该像艺术品本身一样,人格要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1. 艺术评论
      1. 最新资讯
      1. 展览活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3(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